摘要:本周二,澳联储(RBA)再次宣布暂停加息,成为本加息周期以来首次连续两次暂停,外加澳联储主席洛威在决议后的声明中透露出了大量鸽派信号,让外汇市场对澳元和澳洲股市进行了大幅重新计价。
本周二,澳联储(RBA)再次宣布暂停加息,成为本加息周期以来首次连续两次暂停,外加澳联储主席洛威在决议后的声明中透露出了大量鸽派信号,让外汇市场对澳元和澳洲股市进行了大幅重新计价。
在声明中,虽然措辞依旧鹰派,但是细心的交易者可以通过两个关键信号看到澳联储已经不再激进:
“目前的利率环境已经有效遏制通胀”;
计划实现通胀目标(2~3%)的时间从2025年6月推迟至同年底。
那么显然,8月再次暂停加息,其实是为澳洲经济减少阻力,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微妙的权衡。
决议和声明落地后,澳元兑美元(AUDUSD)跌幅创下一个月来最高水平,并且连续击破多个关键支撑位。
不仅如此,看似平静的金融市场在周三凌晨又迎来了一则爆炸性消息——三大评估机构之一的惠誉(Fitch Ratings)忽然宣布下调美国评级,从AAA下调至AA+。
在惠誉发布的声明中可见,该评估机构下调评级的关键理由在于“美国政府运营及治理标准在过去20年间的持续恶化”。
无独有偶,三大评估机构中的另一家,标普(Standard & Poors)在2011年时也将美国政府评级从顶级下调至次级,而当时迫使标普进行下调的并不是其他原因,正是当年闹的轰轰烈烈的美国债务上限危机。
但是,时过境迁,虽然美国政府在2023上半年再次巧遇债务上限危机,但是却早在6月就已经通过立法提高债务上限而得到了顺利解决,所以本次惠誉的突然降级可谓毫无征兆,是否也说明一场潜在的危机即将爆发呢?
对于持有悲观态度的投资者而言,空气中确实也有些令人紧张的气息——毕竟美国三大股指距离突破历史新高已经近在咫尺。
但是,这种担忧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似乎根本不足为惧——美联储在7月末完成加息后,距离目标峰值利率(5.50~5.75%)仅差一次加息,而目前距离下一次利率决议将近有2个月时间(下一次为9月20日),那么在前方看不到减速带的情况下,股市是否将成为脱缰的野马呢?
在今年风靡全球的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/A.I.)浪潮,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,比如在上半年加入万亿美元俱乐部的英伟达(NVDA)、刚刚公布超预期财报的苹果公司(AAPL),以及年内暴涨近50%的纳斯达克100指数。
这些资产将是否将继续上涨?
另外,已经悄然启动的澳股财报季,同样已经进入了老练交易者的雷达范围——占大盘比例高达近四分之一的金融板块,是否在澳联储高利率环境下获得了更高的利润空间,又或是因为潜在坏账(贷款人压力增加)而导致股价承压呢?
另一个占比巨大的板块, 原材料板块,在中国经济复苏持续低于市场预期的今天,是否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和入场机会呢?